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研无止境 共促共进” ———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数学、综合组教师教研活动纪实

作者:    编辑:马兴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24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采撷春光里最美的韶华,书一行教研的诗篇。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2024年4月3日我校举行了数学组、综合组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数学组

环节一: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

    上午第1、2节课分别由李晓川、吴红微老师围绕活动主题“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分别执教了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异曲同工,耐人寻味。李晓川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图片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找出数字或图形的规律。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同”样内容,“异”样精彩。吴红微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贯穿绘本故事情境,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找规律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学生们在侦探游戏中积极思考,寻找数字或图形的规律,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找规律的技能。

环节二:交流研讨 共同进步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课堂展示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沉浸式评课交流活动,两位教师分别分享了关于课程的构思与设计,随后各位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品优点、论不足、谈素养、找方向,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最后,王芳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希望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心中有课标,脚下有路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挥团队的作用,多研多评,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综合组

为了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展现学校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学校增添活力,形成动感而充满朝气的校园,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融育智、育德于健体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综合组的老师下午开展了以“我为师附小大课间献策”为主题的教研探讨,老师们纷纷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何鹅老师认为大课间组织的好与否和大课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对大课间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考评,并纳入学校“绿美和谐班”考核进行评比。另外,每学年学校还应开展各类和大课间有关的学生体育艺术类竞赛,举办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学生体艺类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兴趣,为在平时大课间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竣云老师对大课间的开展发表想法,认为大课间要把体育与美育元素结合起来,还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上一周五套操,每天不重样,既让学生体质得到锻炼,又让学生的身心能在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中得到放松!普海玲老师认为,队列队形、齐步走、跑跳等基础训练是做好大课间的基础。基础打好了,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如何教会孩子更好地在大课间中展现自己,细节一定要做到位。

通过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现阶段我们的重点工作在于先把目前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和《韵律附小十分钟》进行动作细节规范和朗诵节奏的整齐卡点上,同时在体育课上训练学生双脚前后、左右、开合跳的训练,并运用泡沫棒对学生跳、跨、钻等身体协调能力进行训练,后期将这些活动融入到大课间的形式内容中。此外,为了在即将到来的雨季也可让学生得到适当的锻炼,廖金皖老师依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编创了一套学科融合室内操,并计划近日完成录制。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相信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学校教研团队会打造出更多精彩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我们深研促优,用心用情托举孩子们美好的明天!